当前位置: 首页 >> 信息公开 >>信息公开年报 >>正文

开封市中医药学校质量年度报告(2017年)

2018年06月01日 来源:bet55365  点击: 1178 次

 

一、学校情况

1.1学校概况

开封市中医药学校是开封市人民政府公办省级重点普通中专,河南省基层卫生人员培训基地,学科建设完备,基层医疗卫生培训经验丰富。学校始建于1974年,占地116亩,建筑面积5万余平方米,学校资产总值7408.5万(最新估算)。学校教学楼、实验楼、综合楼、附属医院、微机室、多功能媒体教室、学生寝室、食堂、图书馆、400米标准化环形跑道等一应俱全。

学校现拥有一所附属医院、三个校区,教职工168人,学生总人数3293人,对口升学参考人数、升学率、高分率连续多年名列全省前列。学校建校以来已经为社会培养6.5万余名基层卫生人员,其中万余名学生通过对口升学考入高等医科院校深造,为河南地区的卫生事业做出了突出贡献。

1.2 学生情况

在河南全省普通中专招生举步维艰的情况下,学校逆势而上,招生新生数量逐年增长。2017年普通中专新生1199人,在校生总数达到3293人。学生学历结构涵盖普通中专、成人大专、成人本科,专业结构包括护理、中药、医学检验技术、医学影像技术、中药制药等6个专业。学校对口升学率由原来的80%达到近年来的95%以上,升学人数、高分率连续多年位居全省前列。学校注重人才的实用性与实效性,注重在校培养与各级医疗卫生单位对接,已经形成以“出口”带动“进口”发展态势,学校近三年实训开出率90%以上,毕业生就业率90%以上。

学校2009年起每年陆续开办了中医康复医疗短期培训班,2012年被评为河南省基层卫生人员培训基地后充分利用办学优势,加大基层卫生人员培训力度,陆续开办中医推拿按摩、营养师培训班、中医脉诊培训班、中医基础知识培训班等,针对乡村医生缺乏中医药知识与技能的特点,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使县、乡、村等基层医护人员通过接受中医药知识与技能培训,掌握中医药的基本知识,并能够运用中医的理、法、方、药防治常见病、多发病,近年来已经培养各类人才6000余人次。

由于近年招生人数逐年增加,学生的各项指标与上一年度相比有所增多。

1.3教师队伍

目前学校拥有一支高素质的师资队伍,学校现有教师168人,其中专任教师141人,基础课教师26人,专业课教师115人,校外由生产企业、行业(管理)一线聘请的专业技术人员作为兼职教师共27人。合计专兼职教师为168人,现有学历教育在校生3293人,生师比为:19.6 1

学校以理论与实际操作相结合为办学模式,为提高学生技能操作能力,学校不断加大教师培训力度,培养了一大批“双师型”教师。学校现有从事专业课教学及实习课教学的“双师型”教师58人,占专任专业课教师的50%,为更好地提高学生在校学习与实际生产能力有效结合,及时了解一线工作情况和新的生产技术,学校专门从大、中型企事业聘用27名学历较高,资历较深、工作能力较强的技术人员作为学校的兼职教师,占专任教师的19%

为提高教学质量,学校在人才引入及教师队伍的建设上实行高学历政策,鼓励在职教师进行在职学历教育,在141名专任教师中,具有本科以上学历的为127人,占专任教师的90%10人具有研究生学历,占专任教师的7%。全校教师中具有高级职称资格为29人,占专任教师的21%

1.4设施设备

校内现有涵盖五个专业的实验室及实训室18个,实训设备1164台套,设备总值653万元,生均教学仪器设备值1983元,实验室配套设施完备,能满足专业实验科目和实训科目的需要,实验和实训开出率达90%。校外实训基地有5个,生均实训实习工位0.5个,其中开封市第一中医院和解放军155医院为三级甲等医院,开封市第一中医院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建设医院和省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建设医院,第二中医院为开封市政府重点建设医院,其余均为二甲医院,医院有CT、核磁等大型医疗设备、科室齐全、高中级技术人才济济,能充分满足五个专业学生实习科目的需要。

2017年新增教学设备总值30万元。

 

二、学生发展

2.1学生素质

学校非常注重学生的德育教育,“立德、立行、求真、求精”是我校一贯秉承的校训。在校长、书记、德育校长的领导下,学生科、团委、专职德育教师及班主任老师组成德育教育一线队伍,同时,教学、后勤服务、学生管理处处有德育,上下同心协力,共同实现学生成人、成才的德育目标。学校通过多种德育教育形式,使德育教育渗透到教育的各个环节。

2.1.1坚持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教育,助力德育教育

坚持开展以“爱国主义教育、集体主义教育、理想教育、道德教育、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教育和崇尚科学”等为主题的六大德育教育活动。学校制定了科学的德育工作评价体系,定期对学校的德育工作进行督导评估。在评估工作中注意听取学生及用人单位的意见,以学生思想道德的逐步形成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确立为工作目标,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学会学习、求知、感恩、奉献,真正体现学校育人的作用。

2.1.2开展“倡礼仪教育、促内涵发展”主题系列活动

召开以“我与文明同行”、“文明礼仪论坛”、“新道德文明秀”、“书香校园、礼仪课堂”等为主题的演讲比赛、辩论赛、表演情景剧等文明礼仪活动、举办“读百家箴言,摘礼仪佳句”的读书活动。

2.1.3“两个50”教育活动成为德育教育的有力抓手

开展“两个50”教育活动,即50句名人名言、50首名诗词的学习、赏析及其他系列活动。如“讲名人故事”大赛、名诗词的解读、背诵及赏析等系列活动。

2.1.4社团活动成为学生德育教育的独特舞台

学校成立了书法协会、中医太极拳社、知我行文学社团等七个社团。每个社团都有自己的活动章程、计划、口号及理念。社团参与率达到95%以上。在学期末,社团进行成果展示和汇报演出。

2.1.5多姿多彩的学生活动

学校以各种学生活动为载体,寓德育教育于活动中。14级“思辨青春,感悟人生”主题辩论赛;15级小品比赛;16级“超越梦想,感恩你我”手语操比赛;5.12护士节演出;庆“七一”文艺演出;新生军训教官师生联谊会;庆“十一”文艺演出;元旦文艺演出;各种体育比赛(拔河、跳绳、篮球等);广播操比赛;春秋两季校园长跑接力赛等活动。

2.1.6校园献爱心活动

为帮助校内品行兼优但生活困难的贫困学生,校园设立爱心助学基金,同时学校领导对贫困学生进行走访慰问,并送去爱心助学金。

各种活动的开展不但增强了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同时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工匠精神融入教育全过程,使学生具有良好的行为习惯和积极向上的思想政治状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综合型专业技能人才。

学生的文化课合格率90%,专业技能合格率95%,体质测评合格率85%,毕业率97%

2.2在校体验

学校为了更好地树立服务意识,提升服务质量,对在校生和毕业生经常进行理论学习满意度、专业学习满意度、实习实训满意度、校园文化与社团活动满意度、生活满意度、校园安全满意度、学校满意度等调查,内容主要包括:对学校教育教学管理、课程及课时设置与分配、班级管理、校内实训、生产实习和就业指导、校园文化与社团活动、宿舍管理、后勤服务等。

学生对学校的教学情况进行了客观合理的评价,他们普遍认为我校课程结构基本合理、实习实训等教学设施先进、师资队伍素质较高;对学校生产实习及就业指导工作满意,通过生产实习,理论和实践有机结合,为走向工作岗位打下了较为坚实的基础;对学校丰富的社团活动非常满意,不仅多掌握了一项技能,又提高了自身的综合素质;对学校的宿舍管理和后勤服务工作也非常满意。

在调查过程中,学生也提出了一些合理建议:部分毕业生认为专业设置和课程结构应进一步突出特色,更加体现适用原则;有的学生提出学校的实习实训室开放程度不够,实训室应定期对学生开放,让同学有更多的动手机会;学校应加强现代教育技术,提高教师的现代化教学水平,并培养学生运用现代化教育教学方式进行自学的能力。

2.3资助情况

学校领导高度重视学生资助工作,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分管校长、部门负责人和班主任为成员的学生资助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地点设在学生科,选配责任心强、业务水平高的人员专门负责助学金和免学费工作。

根据《河南省中等职业学校国家助学金管理办法》、《河南省中等职业教育免学费政策实施方案》,在新生入学时大力宣传,把相应的政策规定和要求印发给班主任,特别是中职学生户籍性质的界定,要求班主任老师积极宣传,让每一位学生都知道自己是否符合资助和免学费条件,确保资助对象界定准确。对符合条件的学生,要求其自愿提出申请,填写《中等职业学校国家助学金申请表》和《开封市中等职业学校免学费补助申请表》,并附户籍材料复印件(户籍原件班主任必须审核),城市户籍家庭贫困的学生同时要提供能低保证及相关证件(原件和复印件)。上述材料以班级为单位汇总,经班级评议小组初审并签署意见后上报学校资助管理办公室,资助管理办公室对学生信息进行汇总、打印成册,报学校学生资助管理领导小组审核批准,并在校内公示不少于5个工作日,公示无异议后,学校资助管理办公室将有关信息,上传全国中职学生学籍资助信息网,同时上报市教育局学生资助管理中心。学校资助管理办公室将学生申请表、受理结果、资金发放等有关凭证和工作情况分年度建立专门资助档案。

为确保国家助学金及时准确无误的发放到每位学生手中,我校严格按照规定为受资助学生发放中职资助银行卡。并叮嘱学生及时更改密码,妥善保管好银行卡和密码,要求学生把领取助学金的情况及时告知家长,确保助学金用于改善学生学习和生活,并做到资助数据统计准确、及时,无错报、漏报、重报情况出现。

资助工作落实情况

20169月减免学费金额1197000元(1260人)

20173月减免学费金额1268250元(1335人)

20179月减免学费金额858800元(904人)

2016年秋我校享受助学金人数169人,金额169000元。

2017年春我校享受助学金人数164人,金额164000元。

2017年秋我校享受助学金人数170人,金额170000元。

2.4就业质量

学校建立有毕业生就业办公室,专职负责学生就业工作,制定了《学生就业管理办法》,加强校内就业课的讲授,帮助学生端正就业思想,了解就业政策和行业发展态势。实施“民生为本,就业至上”战略,坚持“本地就业为主,外地就业为辅;基地化安置为主,分散性安置为辅”的就业方针。

一是加强与用人单位的沟通和联络,外出考察和推介,严格条件,考察筛选,既稳定了现有安置基地,又建立了新的安置企业;

二是坚持专业对口、校企见面、公开招聘、签订协议、输送到岗,确保了毕业生满意就业。

三是实施毕业生跟踪调查、回访反馈制度,切实维护毕业生合法权益。

四是加大校企合作,订单培养规模,实现招生与招工同步、学习与生产衔接、学生与员工一致的培养、就业新方式。

目前在开封市本地、河南省内建立长年合作用工企业达10余家,最大限度地满足了毕业生不同区域就业的愿望,我校因专业设置针对性强,专业技术水平高,深得用人单位赞誉和肯定。

2.5职业发展

2.5.1就业岗位多

世界卫生组织对各成员国卫生人才资源统计结果显示,许多国家护理人才紧缺。在我国,护士的数量远远不够,医护比例严重失调,这为学习护理专业的毕业生提供了广阔的就业空间。护理专业被教育部、卫生部等六部委列入国家紧缺人才专业,并予以重点扶持。

我国正在向老龄化社会转变,将来从事老年护理的人才将走俏,养老护理员、家庭护士也将成为热门人才。另外,专门为个人服务的护理人员的需求量也将增大。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群疾病谱发生了改变,慢性病护理人员的需求量增加,人们在重视身心健康的同时,对疾病的预防和自我保健意识也不断增强,社区医疗保健工作面临着难得的机遇。

我校生源80%来自乡村,学历是中专层次,如果学生毕业后直接参加工作,就业单位将主要为区级医院、城乡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疗养院、康复机构、职业健康机构、学校健康保健机构、老人院、家庭护理等服务机构,以及从事护理及相关职业,就业岗位较多。

2.5.2岗位适应及学习能力

社会对医护生的需求量不断增加,基层卫生服务和医疗保健工作已成为21世纪医疗服务的重点。基层卫生服务和医疗保健工作的中心任务是提高全民的身体、心理、社会整体水平,服务对象是长期处于社区的整个群体。医护人员工作范围广,要求综合素质高,常需对个人或家庭进行访问和护理工作,除了要应用医学、心理学、社会学、关系学等学科知识去服务于患者外,还需运用流行病学的知识去发现人群中存在的健康问题,并具备一定的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就要求医护生不断提高相关的理论知识,以迅速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我校学生在临床实习期间做到了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基本技能操作过关,沟通能力大有提升,但是要真正达到社会对医护生的需求标准,还需要在工作中继续学习,不断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同时用人单位应给予提供更多深造的机会。

 

三、质量保障措施

3.1专业动态调整

学校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辽沈经济发展和医院用人需求、岗位需求为依据,以就业为导向,积极推进专业建设。通过不断调整专业结构,在原有优势专业的基础上不断拓展,形成能够适应区域医院发展需求,有一定办学特色的专业布局,更好的为各级医疗单位发展提供人力支撑。

学校成立了由医院专家、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组成的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形成完善的专业建设工作制度和流程。有效开展理论指导、政策指导、质量指导、信息指导。积极开展相关专业市场调研,形成各年度各专业调研报告,每年定期举行专业指导会议,进行专业结构优化调整,做到了专业设置随着医疗发展方式转变而“动”;专业设置跟着医疗产业升级而“走”;专业建设围绕医疗技能型人才需求而“转”;专业设置适应市场需求变化而“变”。自建校以来,学校开设有西医士、社区医学、中西医结合、中医、妇幼保健、助产士、护理、中药、药剂、中药制药、医学检验技术、医学影像技术等专业。

根据教育局的工作安排,学校将某些专业的教学与专业实习时间进行相应调整,由原来的3.5个学期教学时间修改为4个学期教学时间。

3.2教育教学改革

学校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服务发展为宗旨,以促进就业为导向,以教学资源建设为抓手,以工学结合为突破口,以工作过程为课程设计基础,以真实工作任务或产品为载体,整合教学内容,深化课堂教学模式改革,建立突出职业能力和素质培养的课程标准,规范课程教学基本要求,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完善课程评价和管理,加强教材建设,充实师资队伍,充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和信息技术手段,全面提升课程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打破以知识传授为主要特征的传统学科课程模式,以职业能力培养为重点,与行业企业合作进行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与设计,充分体现职业性、实践性和开放性的要求。

3.2.1树立品牌专业引领全面发展

护理专业是我校传统老牌专业,办学历史悠久,教学团队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经验丰富,护理专业是21世纪技能型人才紧缺专业,做大做强护理专业对于社会需求和学校发展均十分有利,近几年我校护理专业招生规模不断扩大,201520162017三年间通过单招对口升学总人数1149人,护理专业毕业生整体就业率达95.2%

在品牌专业的引领下,我校的中药、中药药剂、医学影像技术、医学检验技术等医药类专业招生规模、毕业生就业率迅速发展。

3.2.2课程改革与建设

3.2.2.1制定各专业核心课程标准

课程标准的主要内容包括课程基本信息、教学目标、课题与课时分配、课程内容与教学要求、课程考核建议、教学资源要求、相关说明等七个方面内容。

1)课程基本信息:主要说明课程性质,使用范围、授课方式、教学学时等。

2)教学目标:主要叙述本课程的知识目标、技能目标、素质目标。

3)课题与课时分配:包括总课时计划与理论课时和实践课时分配。

4)课程内容与教学要求:主要阐述学习内容、掌握、熟悉、了解等要求。

5)课程考核建议:科学的评价体系是实现课程目标的重要保障。课程考核体现主体的多元化、形式的多样化,体现学生在评价中的主体地位;体现各课程在评价上的特殊性;采用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注重过程性评价对学生发展的作用。要有具体的考核评价方案,包括各教学过程所占的比例,同时要强调考核方案设计的公正性、公平性和科学性。

6)教学资源要求:课程教学对教室环境、师资配置、现代化、信息化教学资源、校内外实验实习基地(中心)设施设备配置等方面的主要要求,要结合学校教学条件现状,同时也要考虑发展因素。

7)相关说明:包括教学建议和参考资料。根据岗位工作流程组织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可采用案例引入、情景模拟、角色扮演等教学方法。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视听教材等各种教学资源。注重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和综合素质的提高。

3.2.2.2市场需求调研

市场调研是课程改革与建设的一项基础性工作,目的在于明确专业定位问题。调研的内容包括行业企业的发展状况、人才结构现状、专业发展趋势、人才需求状况(包括典型职业岗位人才需求情况)、岗位对知识能力的要求、相应的职业资格和学生就业去向等。通过专业人才市场调研,准确把握行业企业的人才需求与学校的培养现状,在此基础上确定专业定位、专业服务面向的岗位群、专业培养目标、课程体系及教学内容改革思路。

3.2.3“工学结合,理实一体,德技双修”的人才培养模式

“工学结合、理实训一体,德技双修”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取得了突破性进展。现已建立了护理专业“教学-实训一体化”实训中心;中药、康复技术、中医康复保健、医学影像技术、医学检验技术等专业的教学工作室。实现了以教学任务驱动或生产产品引领的“项目情景统一,模拟实操结合,教、学、做一体”的教学模式。并先后与开封市中医院、开封市中心医院、中国人民解放军155医院、通许县中医院、通许县人民医院、通许县中心医院等多家医院签订了实习、就业“订单式”定向培养协议。在实际教学中,校企双方共同制定相关专业的培养计划和课程设置,企业选派高级技能人员到学校任教,学校定期选派骨干教师到企业进行实践学习,整个教学过程采用“2+1”培养模式和“半工半读”培养模式,实现了招生即招工,毕业即就业的双赢目标。

3.2.4教学模式改革

教学改革的主要内容是教学条件、实训设备、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教学手段、教学方法的改革,广泛推广以任务或产品引领的“项目情景统一,模拟实操结合,教、学、做一体”的教学模式。在广泛发动的基础上,动员广大教师积极参与改革,鼓励教师制作微课,开展优质课观摩,探索具有专业特色的课程教学模式,形成相对稳定的课程教学目标(特别是能力培养目标)、教学内容,以及教学评价标准和方法。

3.2.5加强教学质量监控,制定并落实宽进严出的教学管理制度

3.2.5.1强化质量监控制度,实现“三全”式管理模式

三全管理是指全面、全体、全方位的质量监督,强化教学质量观念,树立质量管理意识,全体师生都要参与到教学质量管理中来,建立教学质量监控的方法体系及措施,发挥三级监控功能(教学校长教务科联合学生科教师联合班主任),对教学的各个环节进行全面有效的跟踪检查反馈、强调落实调控措施,促使教学质量全方位监控落到实处。

教学质量监控,以各教学环节的质量标准为依据,对教师的课件质量、教学过程、教学管理及试题质量、教学效果、学生学习过程、学习成绩等进行的全面检查和监督,强调教师“教”的“质量”和学生“学”的质量的整体监控,监控是促进教学质量提高的手段,教学质量是体现在学生的学习效果中凝结着教师劳动的量化指标。

3.2.5.2教学质量监控措施

1)教学质量检查  由教学校长、教务科、学生科、督导室组成教学检查小组,做到集中检查与日常检查相结合;普遍检查和随机抽查相结合;检查与指导相结合。

2)听课与评析  包括主管校长听评课;考核小组听评课;教师之间听评课,使教学与反馈同步进行,实现教学过程的矫正与提高。

3)成绩测试  测试时间安排上有月考、期末考试、期初考试;考试内容包括理论知识测试和技能测试,由教务科统一出题,统一考试,统一阅卷,通过测试了解教与学的实际情况。

4)召开学生座谈会  每半月召开学生代表座谈会,针对教学安排、教师授课情况、教学进度、学生学习效果、课堂及自习纪律、考试情况等进行反馈。

5)召开教师例会  每次测试后召开任课教师、班主任例会,针对教学检查班暴露的问题、听课与评析、学生座谈反馈情况、考试成绩,进行研究、讨论、分析,并解决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指出教师教学中的不足,查找成绩落后班级与学生的原因,鞭策任课教师及班主任的工作。

3.2.5.3重视学情对教学质量的影响

针对中职学生基础差,底子薄,接受能力有限的实际情况,采取适应学情的授课方法:面授讲解,配合多媒体课件教学,整合知识结构,分析归纳总结,解析难点,突出重点,强调考点。稳步推进教学进度,课后学生进行同步练习,自习课教师辅导答疑,针对不同基础的学生,实施分层目标管理,采取教师个别辅导,学生帮带等措施使不同的学生都能学到最基本的专业知识。

3.2.5.4宽进严出确保毕业生质量

考试测评是检测教与学的尺子,对学生的综合评价反应学生学习状态和综合素质。对于月考不合格学生及时进行矫正,提高学科结业成绩。一学年四科及以上学科补考仍不合格的学生给予留级处理;实习前有三门课程不合格取消实习资格;毕业前仍有不合格的学科酌情给予延迟毕业半年至一年的处罚。

3.2.6信息化教学

我校一贯重视信息化教学建设工作,学校成立现代教育技术中心,负责数字化校园建设工作及对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培训工作。并成立了数字化校园建设领导小组,在学校数字化校园建设领导小级的指导下,现代教育技术中心与学校相关部门制定了数字化校园建设长期规划和数字化校园建设实施方案。

3.2.6.1学校现在数字化校园建设情况

(1)完善了数字化校园建设工作组织机构。设立了学校现代教育技术中心,成立了数字化建设领导小组,全面负责项目建设的领导、协调、监督和指导工作,使学校数字化建设有计划地深入开展。

(2)完成了主干网基础设施升级改造,建设了校园通信管网,改善网络架构,提高网络运行的稳定性。新建学校的中心机房,改善了校园主干网数据交换性能,将校园主干网升级为1000M光纤线路,实现了千兆光纤接入,百兆到桌面的合理网络结构,重新购置了服务器、存贮服务器等,为软件平台的建设打好了硬件基础。

(3)完善教室、实验室、实训室等教学场所的数字化建设,根据实际教学需求,在各教学场所增加微机、投影仪、实物投影等设备,改变信息教学环境。建设多媒体微机实验室,满足信息化教学的要求。搭建网络教学平台,开展网络辅助教学系统建设,实现自主学习型网络课程标准,实现知识可视化、载体数字化。

3.2.6.2根据学校数字化校园建设长期规划,学校近期还将完成以下建设任务

(1)完善OA办公系统,整合数据中心

通过共享数据交互与采集系统,构建校园内各系统间协同工作的业务流程体系,整合校园数据中心,打通“信息孤岛”,完善办公OA系统,实现单点登录。

(2)建设完善教务管理系统

将教学管理各部门(教务科、培训中心、教育教学督导室、各教研室等)原有信息资源整合成一个完整的数据整体,实现信息高度共享。加强信息的可靠性和实时性,为教学管理提供及时准确的数据,为学生、教师、教辅人员及管理人员等提供简便、快捷的网络化信息服务。能够适应学分制教学的需求,建立个性化教务管理规范。整合学分制管理系统,丰富试题库,并能够提供选课、排课、试卷编辑、试卷共享、自动评卷等服务。

(3)整合学生管理系统

整合德育资源,采用集中管理模式,实现学生从入学的学籍管理、学生宿舍分配、学习情况查询、图书借阅、学费情况查询、就业指导到学生的校园文化社团、就餐、洗浴等管理一体化。

(4)数字化教学平台的建设

通过整合教学管理资源,实现各部门信息高度共享;通过搭建骨干专业的教学网络平台,实现课程教学网络化管理;加强信息可靠性和实时性的管理,为教学工作提供及时、准确的数据保障。

3.2.7实训基地建设

各专业、各学科严格按照教学大纲规定制定详细的实验教学计划,并严格保证实验课教学的学时数,各临床专业学科均设有专项临床技能考试,技能考试不合格的学生要参加补考直至合格。日常实验课教学要求实验教师与任课教师做好协调与配合工作,充分发挥实验课教学的作用,努力提高实验课教学质量,实现实验课教学和工作岗位的无缝对接,做到实验管理规范、教学效果良好。

校内现有涵盖五个专业的实验室及实训室18个,实训设备1164台套,设备总值653万元,实验室配套设施完备,能满足专业实验科目和实训科目的需要,实验和实训开出率达90%。校外实训基地有5个,其中开封市第一中医院和解放军155医院为三级甲等医院,开封市第一中医院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建设医院和省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建设医院,第二中医院为开封市政府重点建设医院,其余均为二甲医院,医院有CT、核磁等大型医疗设备、科室齐全、高中级技术人才济济,能充分满足各专业学生实习科目的需要。

3.3 教师培养培训

师资队伍建设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也是学校生存与发展的重中之重,为全面提高教师整体素质,学校历来重视加强教师业务培训,制定了教师队伍建设规划。

一是加强校内专业教学人员的技能提升培训,组织教师参加全国、省、市举办的专业技能培训。

二是选派专业教师到共建企业开展针对性培训,如近三年学校选派人员到开封市中医院、开封市中心医院单位接受培训,不断提高 “双师型”教师的比例,教学质量有了较大提高。

三是开展校内专业教师全员培训,每年利用暑假,对全校所有教师进行新的教育教学方法、教育教学理念、专业教学知识、实际操作技能的轮训,保证教师知识更新,适应行业技术发展。

四是实施专业带动培训,让专业教学水平高、经验丰富的骨干教师帮助带动新进人员和转岗人员加强专业教学能力培养,扩大专业教学人员队伍,提升教学水平。

随着学校办学方式的转变,校企合作、订单培养层次规模的逐渐加大,学校将逐渐建设起一支适应学校发展的师德高尚、业务精良、富有创新精神的教师队伍。

3.4 规范管理情况

学校认真贯彻落实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严格遵守《教育法》、《教师法》、《职业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等国家法律法规,并作为我校改革发展的法律规范和依据,办学至今学校一直依法办校、从严治校,各类规章制度完善,监督机制健全。近年来,我校在财务管理、学生资助、招生实习等工作中,制定制度,规范行为,得到了社会和学生家长的好评。

学校制定了《教职工日常行为规范》、《班主任考核办法》、《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办法》、《财务管理制度》、《财务稽核制度》、《固定资产管理制度》、《物资采购管理制度》、《勤工俭学管理办法》、《贫困生资助办法》、《学生实习管理制度》、《校园安全管理制度》、《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等规章制度,形成完善的管理体系,规范学校的办学行为。

3.5 德育工作情况

3.5.1德育课实施情况

在全体教职工中开展教师职业道德教育活动,深入开展师德师风建设教育活动。切实发挥教师在学生德育教育中的言传身教和示范带动作用,通过学校考核和学生评选,每年选出学生“最喜欢的教师”并进行隆重表彰,营造学校德育教育氛围,激发教师服务学生工作的激情。

抓好德育课堂教学。开设了职业生涯与规划、职业道德、法律常识、礼仪、心理健康等德育课。德育课老师采用多种形式的教学,开阔学生视野,通过组织学生社会实践调查等活动,增加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3.5.2大力开展丰富多彩的思想道德、安全教育和文艺活动,推动校园文化蓬勃发展

一是举办各类文体比赛、竞赛、歌咏比赛和大型元旦文艺晚会等文化活动,充分利用校园广播、黑板报、校园刊物等宣传阵地,大力宣传先进文化。利用主题班会、专题报告、知识竞赛、征文、演讲比赛、参观焦裕禄纪念馆、赴烈士陵园扫墓、举办各类讲座等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行为规范、心理健康、安全、法律知识等方面的教育。形成了良好的校风校纪,做到了学生无犯罪记录,学校无安全事故。二是利用暑假积极组织学生以科技文化服务和社会调研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实践活动,引导他们在服务社会的同时,接受教育,增长才干。三是开展“青年志愿者”行动,引导学生崇尚团结、友爱、互助、奉献的精神,推动学校精神文明建设。

学校成立了书法协会、中医太极拳社、知我行文学社团等七个社团。每个社团都有自己的活动章程、计划、口号及理念。社团参与率达到95%以上。在学期末,社团进行成果展示和汇报演出。

3.6党建情况

中国共产党开封市中医药学校委员会现有党员33人,分教学、行政两个支部。近一年来,学校党委带领全体党员和教职工认真学习党的十八大以来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重要思想,以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为指导,以深入开展“两学一做”教育活动,不断促进学校党风、教风、学风、校风的优化和提升,努力加强党组织建设,充分发挥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在党的教育方针政策引领和全体党员、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很好地完成了上级交给的各项任务。

3.6.1强化组织建设和制度建设,积极发挥党组织政治核心作用

3.6.1.1不断加强领导班子建设,提高领导学校科学发展的能力。校党委凝神定气,在坚持党的办学方针、确定学校发展目标、加紧学校科学规划等重要问题上高度一致、统揽全局。党委班子认真贯彻执行《关于进一步加强领导班子建设的意见》,工作中坚持“集体领导、民主集中、个别酝酿、会议决定”的十六字方针,班子成员之间团结协作,民主气氛好;认真开展执政为民的权力观教育,树立公仆意识,不断改进工作作风,带领干部队伍始终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

3.6.1.2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巩固科学发展的中坚力量。本着“有利于学校整体运作、有利于学校专业建设、有利于学校人力教学资源合理配置、有利于学校持续健康发展”的原则,校党委行政积极推进干部队伍的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建设。目前,学校的中层干部队伍中共党员达到了95%,女干部达到了35%,年龄梯次明显,专业结构更趋合理。

3.6.1.3进一步健全制度建设,提高党内生活质量。全年校党委认真落实“三会一课”制度、党费收缴制度、党员学习制度、党员发展制度等,以规范的制度管理促进提高党内生活质量。围绕学校教育教学中心工作,2个支部共成立4个党小组、设立优秀党员示范岗,发挥着学校重点工作先锋队的作用。

3.6.2加强思想建设,积极推进学习型组织建设成果

3.6.2.1加强政治理论和业务知识学习,全面提高教职工政治思想素质和业务水平。根据开展“两学一做”、“主题党日+”教育活动的工作要点,校党委制定印发了学习计划,组织党员、教师深入学习贯彻党在现阶段的新理论、新理念,学习贯彻新党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和十八大以来系列全会精神,学习教育法律法规、时事政策、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探讨学习形式,完善学习制度,建设学习型班子,培养学习型干部。学习重点明确,认真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坚持用科学发展观统揽学校整体工作、推动学校发展,正确处理好改革、发展和稳定之间的关系。

3.6.2.2创新德育工作,培养德艺双馨的技能型人才。全年学校德育工作在坚持狠抓常规管理、组织开展好系列活动的基础上,创造性提出“亲情管理,成功教育”育人理念,以“励志,磨砺,争做德艺双馨的技能型人才”为目标,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全面贯彻《关于加强和改进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意见》精神,完善机制体制,建立全方位德育工作网络,狠抓班主任队伍,夯实德育工作基础,推进校企文化融合,凸显中职德育特。

3.6.2.3做好精神文明创建工作,推动精神文明建设。深入开展师生文明创建活动和“学习雷锋,奉献他人,提升自己”等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工会组织教师参加各种娱乐、体育活动、团委设立的学生社团为丰富全校师生业余文化生活提供了平台和载体,全校师生团结一起在市级文明单位基础上争创省级文明单位。

3.6.3抓实作风建设和反腐倡廉建设,努力增强党组织凝聚力号召力

3.6.3.1坚持贯彻民主集中制。完善领导班子的议事和决策机制,凡有重大事项均通过党委会研究确定。

3.6.3.2深化党风廉政建设。一是坚持“教育在先,预防为主”的方针,把有关廉政教育的学习作为重点内容列入党员干部的学习计划中。二是把平时监控检查与年终考核评价相结合,把组织评定与群众认同相结合。学校年年召开思想政治暨反腐倡廉工作会,会上层层签订《党风廉政建设责任书》,遵循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把领导班子及其责任分级、分口、分项落实,做到“一岗双责”、“三责联动”。并根据上级纪委腐败预警防控要求,认真开展腐败风险点排查工作,从制度上保证了党风廉政建设工作的落实。三是不断完善廉政制度建设,重申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和责任书考核标准,坚持年中和年末各组织一次廉洁自查和检查,坚持定期向上级汇报学校党风廉政建设工作开展情况。

3.6.3.3做好党务公开工作。坚持“公开、公平、民主”的原则,积极落实党务公开等工作,做到发展党员过程全透明、评优评先竞争比业绩,同时经常听取党员对学校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大大增强了党员同志工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四、校企合作

4.1校企合作开展情况和效果

学校成立了由市卫计委领导、县领导、企业负责人、学校领导、骨干教师以及有关专家组成的校企合作工作指导委员会,制定《校企合作协议》、《校企合作委员会管理办法》、《顶岗实习管理制度》等,每年召开校企合作研讨会,探讨相关专业人才需求、培养规格、教育教学、实习就业等相关问题,建设校外实习基地,制定校外实习基地实习计划,加强实习基地的管理,提高实习教学质量。

学校先后与开封市中医院、开封市中心医院、通许县中医院等多个企业签订了“订单式”定向培养协议,建立了多个校外实训基地。在实际教学中,校企双方共同制定相关专业的培养计划和课程设置,企业选派高级技能人员到学校任教,学校定期选派骨干教师到企业进行实践学习,整个教学过程采用“2+1”培养模式和“半工半读”培养模式,实现了招生即招工,毕业即就业的双赢目标。

4.2 订单培养情况

订单培养是我校开展校企合作的一种重要形式。我校立足本地、面向全国,密切与企业的联系,根据企业的用工需求,科学地设置专业、授课计划和实习内容,与企业签订联合招生协议,实行订单培养。先后与北京商鲲教团、开封市中医院、开封市中心医院、通许县中医院、通许县人民医院、通许县中心医院等多家企业及联合国华人协会传统医学委员会签订订单培养协议。订单培养是由学校和企业共同制定培养方案和教学内容,在培养的过程中企业有专人负责监督与考核,学习期满、成绩合格后方可进入企业。由于培养与学习的内容针对性强,学生到岗后能很快上手,这种订单培养的方式受到企业与学生的高度赞扬,每年毕业生中有26%的学生是通过订单培养的方式直接输送到企业的。

4.3 集团化办学情况

学校坚持以服务发展为宗旨、促进就业为导向,以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为引领,以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创新技术技能人才系统培养机制为重点,充分发挥政府推动和市场引导作用,2009年起开封市中医药学校先后与河南省医药职业教育集团、开封市中医医疗集团、北京商鲲教育集团、开封市丽星机械设备有限公司,就人才培养标准、培养方式、实训基地建设、师资培养与服务企业生产等方面进行合作,整合校企优势资源、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办企业满意的职业教育。

 

 

五、社会贡献

5.1技术技能人才培养

近年来,我校十分重视毕业生的就业工作,采取积极措施,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力争培养更多有用、实用型人材。为了解我校近年来各主干专业毕业生在实际工作中所表现出来的基本素质和工作能力,进一步提高教学水平,客观的反映我校目前毕业生质量和社会声誉,充分展示我校发展中丰硕的教学成果,并及时发现我校在专业设置、素质教育等方面存在的不足,学校实习就业办公室对我校近年的毕业生在就业单位的表现进行了满意度跟踪调查。

 

本次调查的专业及各专业人数

专业

人数

护理

206

中药

24

中药制药

25

医学影像技术

13

医学检验技术

11

药剂

25

本次调查的5家用人单位是:通许县人民医院、通许县中医院、通许县妇幼保健医院、开封市中医院、开封市儿童医院。

用人单位毕业生满意度调查表汇总

    评价等级

调查项目

非常

满意

满意

一般

不满意

非常

不满意

职业道德

3%

85%

11%

1%

0

专业知识

2%

78%

12%

8%

0

操作技能

13%

74%

12%

1%

0

协作能力

12%

71%

15%

2%

0

学习能力

1%

65%

24%

10%

0

表达能力

25%

56%

12%

7%

0

心理素质

3%

78%

12%

7%

0

由表可见,我校毕业生在学校注重培养实用型技能人才的培养目标下,职业操守和动手操作能力满意度较高,但对专业知识的掌握较差,学习动力不足,心理素质和表达能力还需提高。

调查结果对我们的启示:通过对近年毕业生的跟踪调查,从毕业生所在单位对毕业生工作表现方面反映的问题看,主要集中在以上几个方面,这些问题成为影响毕业生理性就业和向高层次发展的最大障碍。它势必将决定着我校未来的发展前途,应在以下几个方面采取措施,以提高教育质量,加快学校的建设和发展,培养高素质的人才。坚持和加强素质教育,首先,要继续进行课程设置的改革。既要着眼于学校的办学条件,更要着眼于社会需求,要避免课程设置和社会需求的脱节。课程设置既要有利于培养学生专业素质,也要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整体素质。其次,素质教育要从教学内容、方法与手段上得到充分的体现。在教学内容上,要注重知识的更新并把发展独立思考和独立判断的一般能力放在首位,注重传授学习知识、运用知识及探索和检验知识的方法;在教学方法与手段上,要重在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学习潜能,重点加强对于能力、品格的教育。第三,要加强实践教学。为实践教学创造良好的条件;要保证学生实习的时间,并保证实习质量。工学结合,加强与实习、就业单位的交流与沟通,推近企业、学生“零距离”。一方面,学校要加强对学生在校阶段的技能培训和增加实训学时。另一方面,要积极组织在校生的课间实习,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对职业道德的认同和归属感,以促使学生在毕业时能尽快适应其工作岗位而顺利就业。

5.2社会服务

我校充分利用学校资源,开展服务学生、社会人员的多项培训,2017年度共培训603人,并取得比较满意的效果。2009年起每年陆续开办了中医康复医疗短期培训班。2012年被评为河南省基层卫生人员培训基地,加大基层卫生人员培训力度,2012年起陆续开办中医推拿按摩、营养师培训班、中医脉诊培训班、中医基础知识培训班等,使乡村医生通过接受中医药知识与技能培训,能够运用中医的理、法、方、药防治常见病、多发病。

 

六、举办者履责

6.1经费

2017年度经费收入4948843.63元。其中:财政拨款3350536元,分别为:人员经费1748986元,减免学费补助1601550元;事业收入1284134元。其他收入314173.63元。

6.2政策措施

学校始建于1974年,40余年来由起初的通许卫校逐步发展为“开封市卫生职业中等专业学校”、“开封市中医药学校”,省级重点普通中专,豫东地区唯一的河南省基层卫生人员培训基地,2015年升格为正处级,学校由差补转为全供单位。

随着学校办学规模不断扩大,教职工人数不能满足教学和管理的需要,学校和开封市卫计委陆续联合招聘教职工53人(代理自筹),希望在上级有关部门的协调和支持下,解决上述教职工的编制问题。

 

七、特色创新

案例一:产教融合推动内涵发展

教育的目标不是给学生找个饭碗,而是要将学生个人的人生规划与时代需要、国家发展紧密联系起来,实实在在弘扬工匠精神,为社会、为职业教育培养高端应用型、技能型、复合型专业技术人才。

引导学生苦练内功,夯实基础不仅是开封市中医药学校的人才培养目标要求,更是内化到每一个教师心中的教学指挥棒。一系列改革“实招”频出,教学改革“十二条”应运而生,提出专业项目团队建设计划,实施岗位特聘制度,完成专业学科带头人选拔,建设名师工作室,成立大健康研究中心,着力打造学校“名师、名课、名库”工程。积极推进“教、学、做”一体化,建立校内康复保健中心、理实一体化综合实训室。建设解剖虚拟实验室,集多个学科于一体,打破了传统实验室建设模式,实现了“数字人解剖”和“形态学数字化切片”教学系统的有机整合、“网络虚拟”和“示范教学”实验室的网络串联,极大提高了教学效率。

除此之外,师资内外集合构建了一流的实习实训就业基地体系。与开封市中医院、通许县中医院等合作,利用“公司+协会+学校”运作模式,贯彻“订单生产、技术指导、共享共赢”合作思路,通过推动产教深度融合。

学校致力于打造特色品牌,组建强有力的教学团队,度身定制教学实施方案,充分利用自身的资源和专业优势,下决心把护理专业打造成为“立足全省、辐射全国”的特色品牌。

案例二: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成为德育独特的舞台

中职德育大纲中明确提出,德育对学生健康成长和学校工作具有重要的导向、动力和保证作用。为弥补常规德育工作形式的不足,创新德育载体,拓展德育途径,我校积极利用各种资源,以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开创了我校特色德育新局面。自2012年以来,学校积极引导建设学生社团,每年新生参与数达到95%以上。在社团建设过程中,充分结合学生特点和岗位要求,确立了“以学生参与为中心、以活动实践为载体、以个性发展为核心、以素养提升为归宿”的工作思路,在德育工作中发挥了独特的作用和功能。

一、社团建设规范化

一是管理制度健全。校学生社团由团委直接指导,每个社团有完善的管理制度、活动章程,做到有章可循,有规可依。二是管理队伍有力。每个社团都设有专业指导老师进行辅导,学生干部辅助管理。目前校内外共有三十余名优秀老师参与社团管理。三是活动场地稳定。我校投资数十万元打造了三层楼的社团活动中心。四是考核机制完善。每个社团开学初上交活动计划,社团老师书写社团活动记录,团委负责检查社团活动情况,各社团定期组织开展活动,学年末对各社团进行细致考核,并评选优秀社团、优秀社团指导教师、校园文化之星。规范化的社团建设,保证了社团活动的有序开展,教育功能的持续渗透和影响。

二、社团活动精品化

如今社团的突出问题是抓精品。集中打造精品活动,树立社团品牌意识。为保证社团活动精品化,我校每个社团活动都做到“六有”:1.有积极的主题2.有详实的计划3.有切实的实施4.有细致的总结5.有延伸的活动6.有成效的创新。

三、特色活动长期化

以学生社团为依托,多项特色活动坚持长期开展。一是一年一度的社团成果汇报。这是社团活动的一个盛事。社团学生全体参与,汇报形式多种多样,有演出、有作品展、有对抗赛等等,展示一年的活动成果,学生参与热情高,活动效果显著。二是以社团为依托全校性活动的开展。例如,中医太极社团在全校范围内开展了太极文化周活动,完美展示了太极的历史和文化;以好声音歌社为依托,开展了校园十佳歌手赛;以体育社团为依托组织开展校园长跑接力赛等等,社团不仅在活动中快速成长,社团学生综合素质显著得到提升,同时在社团活动的推动下,校园文化焕发出勃勃生机。

四、社会实践多样化

学校的广播站、校园网、各种节日纪念日的宣传和纪念活动等都为社团搭建了实践的平台,同时,校外的社会实践更为社团的健康发展提供了更广阔的舞台。多年来,社团活动走出校门,走向社会,重阳节老人院的慰问演出、庆祝“5·12”国际护士节的系列活动、“守护家乡百姓”的健康服务“传递微笑、温暖家乡”“文明交通我先行”等志愿服务,都出现了我校社团的身影,既丰富了社团活动形式,提升了活动的意义和内涵,也为繁荣行业文化和家乡建设做出贡献。

规范的社团管理成为课堂教育有效的补充和延伸。丰富多彩的活动培养了学生的一些非智力因素,挖掘潜能,增强信心,促进学习,锻炼他们的组织能力和合作意识,提升了他们的审美能力,为他们的学习和成长注入强劲的动力。

 

八、主要问题和改进措施

8.1现中职学生主要存在的问题:

1)学习基础差对学习缺乏自信心。

2)学生综合素质较低文明礼仪认识不足、心理素质较差。

3)在突出专业技能培养的同时忽略了学生文化素质的教学,公共基础课的教学科目不够全面,课时计划相对少,用人单位普遍反应毕业生文化水平、综合素质偏低。

4)教师数量不足,师资队伍中骨干力量不足,教师年龄结构不合理,高年资和低年资教师比例偏大,表现为高年资教师体力不足、低年资教师教学能力和经验缺乏。

5)个别专业教学设备的应用率不高,教学管理及教学手段与信息技术迅猛发展之间存在距离,科室之间存在信息孤岛,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的参与、使用人员局限,资源质量不高。

6)对学生的综合评价不足,学业评价、实习评价、操行评价分离。

8.1.2主要原因分析:

1)与应试教育有关大部分学生是被家长和老师所忽略和歧视的学生,所以缺乏自信心和学习目标;

2)与家庭教育和社会坏境教育有关。

3)与应试教育有关中职学生大部分文化基础差,缺乏自信心和学习目标,以往的人才培养方案偏重于技能培养和就业导向,没有重视就业后的发展,教学计划安排有欠缺。

4)受教师编制限制,2000年后教师队伍出现断档,近一、两年集中自主招聘教师,素质良莠不齐。

5)受益示范校建设,教学设备和教学环境极大改善,但师资培训相对不足,对设备运行的掌握不够普及,数字化校园建设尚在途中,信息化水平有待提高

6)学生操行评价由学生科主管,学业评价由教务科主管,实习评价由实习就业办主管,评价主体不同,缺乏综合性。

8.1.3解决问题具体措施:

1)加强学生的文化知识和专业课知识教育,明确学习目标和就业方向;

2)加强德育教育和法制讲座,积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自有的优势。加强学生心理教育,定期开展心理活动课和心理测试,并及时对相关学生进行心理疏导。

3)增加公共基础课程的教学科目和教学课时,修改文化课和专业课计划,加强文化课教学改革,注重德育实践教学,注重文化课的应用能力教学,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岗位适应能力。

4)加强青年教师培训、培养,实行老带新,师带徒的校内教师培养机制,加强听课评课机制,鼓励青年教师继续深造和企业进修,促进青年教师成长。

5)针对新设备开展集体备课,安排观摩课,尽快熟悉新设备使用方法;开展信息化教学培训,鼓励教师参与数字化教学资源研发与使用,以数字校园建设为载体,实现各种数据信息化。

6)有赖于数字校园建设实现各教育教学部门之间的互联互通,实现对学生的综合评价。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