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信息公开 >>信息公开年报 >>正文

中原科技中等职业学校质量年度报告(2017年)

2018年07月05日 来源:bet55365  点击: 353 次

 

一、学校情况

(一)学校概况。

中原科技中等职业学校是1994年经原河南省教育委员会批准最早具有全省中职招生资格的全日制中等职业学校。校园占地面积4.4万平方米,建筑面积3.33万平方米,资产1600.30万元。创办20多年来为全省培养了3万多名技术技能型人才,创办人张文艺为多届市政协委员,为我市乃至全省中等职业教育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二)学生情况。

2016-2017学年,学校招生605人,目前在校生规模831人。上学年在校生336人。学生结构:学生主要集中在计算机类、财经商贸类和交通运输类专业,三类专业学生数量约占在校生总数的80%。从年龄结构看,学生主要16—19岁,约占学生总数的86%。巩固率:201675%201785%2017年毕业生110人,较2016年秋季毕业42人增加68人。

(三)教师队伍。

学校生师比10.44%,“双师型”教师占专业教师的85.55%,兼职教师占专业教师的53.76%,专任教师本科以上学历比例66.09%,专任教师高级职称教师比例19.31%

(四)设施设备。

截至201710月,老校区教学楼得到了批复、招标开工建设,位于鼓楼区的50亩新校区教育用土地也进入了区政府的整体规划。同时,学校为了解决办学场地问题,按照省教育厅《关于加强中等职业学校育联合招生、合作办学和校外教学点管理工作的通知》(教职成〔2017727号)精神,与河南省商务中等职业学校签订了合作办学协议,与多家企业签署了校企合作协议,共同开展汽车维修、电子商务、平面设计和航空服务等专业的人才培养,投资300万,在合作校增购多套实习实训设备。实训设备的数量和现代化水平明显提升,实训条件明显改善,技术技能培养能力大大提高。学校现有图书10000余册,生均纸质图书8.5册,其中2017年新增1400册。

二、学生发展

(一)学生素质。

学校坚持立德树人,秉承“厚德立人,技行天下”的校训,强化学生教育管理,努力让学生成人成才。深入开展人文教育,通过读经大讲堂、读书沙龙、晚课、国学经典诵读、红歌大合唱等形式,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综合素质。突出主题班会,讲政治、讲学习、讲纪律,强化学生日常管理,开展新生入学综合素质提升教育,实施半军事化管理,严格执行一日三检、零报告等制度。加强班主任、学生会和学生干部队伍建设,落实好全员育人工作。突出巩固率考核,做好后进学生教育转化工作,学生精神面貌明显改善。充分发挥共青团组织教育引领作用,以“推优”入党、发展团员、评先树优为抓手,在学生中培养典型。通过业余党校、学生干部培训班等形式加强对青年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

严格按照上级要求开设公共文化课程,开足课时,深化教学改革,实施一体化教学,形成人文教育特色,教育教学质量显著提高。文化课合格率:2015年、2016年连续两年都达到了100%,专业技能合格率:2015年达98%201699%。学校重视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2015年体能测评合格率为78%2016年有所提高,达79.7%

(二)在校体验。

通过问卷调查、师生座谈会、课堂学习情况调研等方式,对全校不同年级不同专业进行了统计分析,理论学习总体满意度表现为93%,不满意表现为7%

通过调查分析,学生对计算机应用和文化艺术、汽修专业学习满意度达90%

在专业实习实训满意度调查中发现,因专业实训条件的差异而表现不同,该项满意度与专业学习满意度紧密相关,变化规律相近,文化艺术专业、汽修专业和计算机应用专业满意度高,分别达94%93%92%以上。交通运输类专业满意度在70%左右。

学校精神文化建设不断完善,内容丰富多彩,学校各类社团活动开展有条不紊,各种社团活动成为了学生享受课余生活的重要方式。学校文化建设完善,社团服务能力与整体水平较高,学生对校园文化建设和社团活动开展满意度颇高,2016年、2017年均达到90%以上。

    学校无恶性事件发生,无刑事案件发生,校内外秩序井然,和谐、稳定,得到了社会各界一致好评。通过问卷调查,2016年、2017年师生满意度均达90%以上,2017年校园安全满意度较2016年增长4.3个百分点。

    经调查,2017 届毕业生对学校总体上感觉“满意”、“非常满意”所占比例达到98.20%(见下图)。

(三)资助情况。

落实国家资助工作政策,建立健全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体系,形成了完善的国家免学费、国家助学金、学校助学金等完整资助体系。2017年,共有15名学生获得学校奖学金。

(四)就业质量。

学校2017届毕业生110人全部就业或进入合作企业工作,毕业生初次就业起薪人均2800元。

(五)职业发展。

学校建立了招生就业办公室、用人单位、学生三方评价的反馈系统,通过问卷调查、企业调研、学生追踪的环节,形成学校人才培养质量、毕业生就业水平和用人单位需求的测量与评价报告,探索建立毕业生就业状况监测系统,逐步形成就业和招生、人才培养良性互动的长效机制。2017年,我校对15家用人单位进行了问卷或回访调研,对2014-2016年的152名毕业生进行追踪,数据统计显示,用人单位对我校毕业的岗位适应能力、学习能力满意率达95%

三、质量保障措施

(一)专业动态调整

  学校以适应经济发展、产业升级和技术进步需要为目标,按照加强品牌专业建设,拓展第三产业专业建设的思路,推进专业设置,优化专业结构。一是制定专业建设规划,明确发展思路和攻坚方向。二是优化和调整专业结构,专业开发向服务类方向发展。2017年,学校扩大航空服务等第三产业类专业的招生。

(二)教育教学改革

  学校求真务实,深化教学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学校制定了实施性人才培养方案并进行滚动修订,构建以能力为本位、以职业实践为主线、以项目课程为主体的模块化专业课程体系;合理确定公共基础课和专业技能课学时比例,根据行业产业发展适时修订,并有严格的审批手续,选用规定教材。大力加强专业建设,不断提升专业建设水平,实现教学、实训一体化,学生职业道德、职业精神培养与技术技能训练高度融合。积极创新专业课教学模式形成了以项目教学、案例教学等为主体的七种教学模式。广大教师普遍采用项目教学、案例教学、场景教学和模拟教学等多种教学方式进行教学,注意专业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的对接,注重教学过程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强。根据专业特点,积极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进行小班化教学试点;探索和实施小组学习、合作学习和自主学习;因材施教,推行分层教学、走班制等教学改革,建立了学习困难学生帮助机制等。

(三)教师培养培训

   学校每学期举办教学基本功竞赛,每年举办教学开放周活动,展示教学工作过程管理、执行教学规范、坚持内涵发展所取得的成绩,增强自我诊断自主发展能力,加强交流学习, 向全校师生展示教学成果,通过活动,强化专业建设,深化教学改革,提升管理水平,提高教育质量,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学生发展需求,为现代化建设提供高质量技术技能人才支撑。每周开展公开课教学,在活动中展示和提升教师教育教学理念和实践操作能力。  

(四)规范管理情况

  2017年,学校制定《中原科技中等职业学校“十三五”发展规划》并组织实施,各项工作有序开展。学校不断调整、完善自身管理制度和机制。教学管理上,常规工作做到精细化管理,教学检查和考核工作由教务科、教研室、值日人员多层同时进行,发现问题及时反馈和处理;学生管理上,以学校的规章制度为重点,坚持做好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教育及习惯养成教育。同时通过社团建设、文体活动、校园文化建设等有效载体,堵疏结合,班风校风良好;财务管理上,进一步规范财务管理,严格遵守各级财政规章制度;后勤及安全管理上,有序完成日常后勤保障工作,保证了学校的日常教学工作的开展,落实安全责任制,定期开展全校性安全检查、督促、整改,全面杜绝了各种安全事故的发生。

(五)德育工作情况

  学校构建了“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环境育人”全方位的德育教育体系。学校制定出德育教育规划并将其纳入学校教学计划。分时期、分阶段,全方位、多层次对学生全面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理想教育、成长意识教育、专业思想教育、遵纪守法教育等教育活动。
同时,在校园文化建设上,以丰富多彩的校内外活动为载体,营造积极、开放、和谐的校园氛围,培养学生积极向上,自强创新的品德。学校继续完善志愿者服务组织,分关爱弱势群体、法治与思想道德宣传、美化社区环境、倡导文明交通、活动服务等小组。除了日常社团练习,学生还以社团为单位,通过学校或自发组织校外参赛、校外兼职实践等活动,个人能力得到极大的锻炼和提升。通过主题教育、社团建设、文体活动、校园文化建设等有效载体,堵疏结合,班风校风良好,学校德育教育效果显著。

(六)党建情况

中原科技中等职业学校学校党委紧紧围绕学校改革发展这一中心和育人的根本任务,充分发挥政治核心和战斗堡垒作用,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积极探索党建和教育教学工作有机结合的有效途径,提高了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取得了显著的育人效益和办学效益。学校以其校风正、师资高、管理严、质量好跻身于“学生满意、家长放心、社会认可”的学校行列。积极开展全校性政治理论学校活动。发挥党员先进性,通过党员的带头与辐射,提高全校教职工特别是党员干部的素质。服务企业,输送人才,主动融入企业,帮助企业研发产品,指导学生提升技能,彰显骨干党员教师风采。

四、校企合作

(一)校企合作开展情况和效果。

学校坚持“就业导向、一专多能”的办学模式,与河南省电子商务协会、郑州新郑国际机场、万达酒店、北京白家大院、河南省驻京办河南大厦、豫鹰宾馆、黄河迎宾馆等省内外知名企业开展校企合作,采取共办专业、共担课程、订单培养等模式,培养了大批适应企业岗位需求的专业技能型人才,实现了学校与市场、专业与产业、课程与岗位无缝对接的校企一体化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目前,学校每个主干专业至少有3家以上稳定的校企合作企业对接。就业优势明显。学校本着对学生负责的态度,提供高质量的就业服务,坚持学生就业工作环境差的不送、科技含量低的不送、管理不规范的不送。学校按照产业需求设置专业,对学生实施针对性、差别化培养,与省内多家大中型企业及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唐等经济发达地区的大中型企业建立了稳固的合作关系,真正做到把招生当作就业来做,把就业当作招生来做,使毕业生一次就业率、就业稳定率、就业收益率等一直保持在同行高位。

(二)学生实习情况。

2017年外出进行顶岗实习的学生54人,顶岗实习企业均为和我校建立了良好合作关系的企业。所有顶岗实习学生我校均组织签订学校、企业、学生(家长)三方的顶岗实习协议,明确顶岗实习期间的权责、安全、保险、利益条款,切实维护学生利益。

五、社会贡献

学校毕业生职业素质优秀,专业技能过硬,深受用人单位欢迎。学校通过对就业学生的跟踪调查了解到,用人单位对学校毕业生的满意度逐年提高。近年来,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和整体素质有了较大提升。毕业生能较快的适应工作岗位要求,把所学的专业技能与工作实际较好统合在一起,企业满意度高。对2016年毕业生满意率达98.54%,2017年毕业生满意率达98.55%2017年毕业生比2016年毕业生的满意率高0.01%

六、举办者履责

2017年学校一次性投资300万用于学校建设。学校认真贯彻落实严格遵守《职业教育法》、《教师法》等法律法规,规范办学行为。坚持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领导班子认真贯彻民主集中制原则,重大问题集体研究决定,重大事项都经教代会研究通过,自觉接受师生监督。深入开展体系制度建设,确保各项工作有章可循。

七、特色创新

1、弘扬“崇德尚能”校训,形成学校核心文化

学校正式确立了以“崇德尚能”为象征的核心文化,以适应未来职场对人才的要求,“做事先做人”。学校的德育结合职业教育的要求,对学生进行职业理想、职业道德等教育。为此,学校在办学过程中构建起以理想前途教育、学生自主管理、创业教育为主要内容的中职生励志教育体系,初步彰显出学校的德育特色。“尚能”就是学校教学要以培养学生技能为中心,加强教学改革,培养文化知识扎实、专业技能过硬的职业预备人才。传承“崇德尚能”就是要培养学生“忠诚服从,勤奋耐劳,弘毅知行”,即培养学生忠诚于本专业,忠诚于企业,讲诚信,服从指挥,树立志在千里的远大抱负,实现知识、技能、实践能力的全面提升;传承“崇德尚能”还要求教职工做到“忠诚踏实,敬业执着,弘毅知行”,即要求教职工忠诚党和人民的教育事业,热爱学校,敬业学生,具有坚忍不拔、耐受挫折、克服困难的执着品质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具有个人和学校共同发展的远大抱负,实现专业知识、技能和教学实践能力等方面的不断提升与发展。

2、立足道德教育,强化队伍建设,丰富师生精神文化。

学校以行为规范教育为载体,深化全方位管理。实行德育系列教育活动,将养成教育的基本内容组合成学生便于记忆的“多德教育”,这些学生日常行为养成教育,学生践行成本不大,可持续性强。礼仪教育作为学校特色教育,进入校园时时能听到××好的问候,校园和谐成为师生共同的话题,学校启动了班主任培训计划,加强了班主任队伍建设,开展年轻班主任进行师徒结对;邀请了知名专家为教师作讲座,进行班主任工作案例分析,通过活动增加了班主任管理能力,促进了师生、生生关系和谐。

校园精神文化是在学校长期发展过程中形成的自己独特的精神传统与作风,这种传统与作风通过教学和学生各类活动逐渐渗透到师生思想和心灵中,从而引导师生的理想信念、价值观、思维方式发生转变,可见校园精神文化是长期积淀的结果,需要我们将其形成制度来传承与延续。我们将为学生的成人成才和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培养撑起一片蓝天!

八、主要问题和改进措施

在市教育局的正确领导下,一年来,我校的各项工作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还存在许多的问题和不足:经费短缺、基础设施薄弱和教育教学观念的滞后仍是制约学校发展的瓶颈;师资队伍结构需进一步优化;教学改革的步伐缓慢,难以适应中职教育快速发展的要求。下一步将提高教学质量做为学校的重中之重,树立主动为教学服务意识,不断加大对教学的投入,加强教学及教学管理工作,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加强对专任教师特别是加强对中青年教师的培养,鼓励教师积极参加各种技能培训与业务进修;围绕企业需求,加强校企深度融合,加强学生实训实习,促进校企共同发展,实现校企双赢。学校要继续发扬勇于担当、乐于奉献的精神,创新管理,扎实工作,通过建立稳定的校企合作关系,推动校企深度合作,全面提升管理水平和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提高我校人才培养质量,办出特色、办出品牌,扩大学校的社会影响力、知名度和美誉度。进一步加强招生工作。加大职业教育政策的宣传力度,适应形势,积极探索新的培养模式,调整专业结构。根据社会需求,增设或撤销部分专业;进一步增强校企合作力度,增加订单教育数量等等,努力使我校招生就业工作再上新的台阶。

 

 

 

>>相关文章